-
-
我实验室创新团队揭示大黄鱼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基因的分子特征及IRF11的功能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是一类调控干扰素(Interferon,IFN)应答的转录因子,在调节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免疫细胞发育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鱼类携带的11种干扰素调节因子中,IRF11是鱼类所特有的,但目前对其研究相对较少。系统研究鱼类这些IRFs的分子特征和功能对深入认识IRFs的功能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实验室海洋生命过程与生物资源利用创新团队科研人员在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中鉴定了11个IRF家族基因(LcIRF1-11),系统进化分2020.11.13
-
-
实验室在南极普里兹湾海冰光谱反照率观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极地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复杂的反馈过程影响海洋和大气之间的水汽交换和能量收支。冰雪表面具有较高的反照率,可反射掉射入的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进而对海气热量交换具有重要影响。由于海冰反照率在海-气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数值模式中的冰雪反照率是影响海冰预测的重要参数,因此,开展南极海冰反照率(特别是区分光学波段的光谱反照率)的长期连续观测研究对于理解南极海冰变化有着重要意义。但受制于极端恶劣的南极气候环境,目前国际上的相2020.11.09
-
-
创新团队揭示东北太平洋异常信号的影响对解释中部型厄尔尼诺位相转变的作用1958年至2017年间,东部型厄尔尼诺(75%,8个中有6个)比中部型(38%,13个中有5个)更加频繁地发展成为拉尼娜。这种发生位相转变的事件(在厄尔尼诺衰退后出现的拉尼娜)造成中国和孟加拉国等地区的突发洪水。揭示该现象出现的原因,使我们能更好地预测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造成的全球洪涝灾害,从而有效防灾减灾。 我实验室海洋-陆地-大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效应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在冬春季热带西太平洋的纬向风反转是东部型厄尔尼诺位相转变的关键机制。这种风反转产生海洋的上涌开尔2020.11.09
-
-
南极冰架下过冷水羽流边界层垂向结构研究成果发布!南极冰架—海洋相互作用是当前极地科学最为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其直接关系到南极冰盖稳定性,进而影响全球海平面的变化。紧贴南极冰架底部的冰架水羽流过程是南极冰架—海洋相互作用最具代表性但又极度缺乏研究(不论是理论、观测还是数值模拟方面)的海洋现象之一,尤其是对羽流内部垂向结构的认识几乎空白。然而揭示冰架水羽流内部垂向动力与热动力结构对定量化南极冰架底部冻融率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南极冰架—海洋相互作用是当前极地科学最为前沿的研究2020.11.03
-
-
夏季极地冷空气团快速衰减,加剧北半球中高纬陆地升温极地冷空气团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其生消演变和向低纬输送能影响大范围的天气和生物活动,也是连接不同纬度带气候变化的关键纽带。把握极地冷空气团的长期变化及其对大气内部变率和外强迫作用的响应,有助于提高对极地变化及其全球效应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我实验室海洋-陆地-大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效应创新团队利用等熵诊断方法定量表征极地冷空气团的属性和运动,揭示其对夏季高温热浪、秋冬大气污染、冬季异常低温等极端事件的影响。近期工作表明,2020.10.31
-
-
我实验室发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海水养殖鱼类哈维氏弧菌流行病学研究成果随着人类对高品质海洋动物蛋白需求的不断增加,海水鱼类养殖规模和产量也在逐年上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海水鱼类养殖区域,养殖品种涵括鲈、鲷、石斑、鲆、大黄鱼、军曹鱼、卵形鲳鲹等数十种,养殖量常年位居全球之首。然而,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导致海水养殖水域环境负荷加重,区域内病害频繁爆发,成为海水鱼类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近期,我实验室对中国东南沿海及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重要海水养殖区域共17种主要养殖鱼类进行了2020.10.27
-
-
南海秋季极端暖海温事件取得新进展2015年秋季,南海海表温度突破了有史以来的观测纪录,这次极端暖海温异常事件导致了东沙环礁接近40%的珊瑚礁死亡,同时导致了华南区域秋冬季破纪录的降水事件。传统的观点认为,受厄尔尼诺的影响,南海海温在秋季开始上升,冬季达到峰值,但这种观点显然不能解释2015年秋季极端暖海温的异常事件。 我实验室深海远洋多尺度动力过程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王东晓教授团队,基于观测资料和简单数值试验,揭示了这次极端暖海温事件产生的原因。研究表明,南海上空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在20152020.10.14
-
-
春季平流层-对流层耦合显著提升阿蒙森低压次季节到季节的可预报性阿蒙森低压是位于南大洋罗斯海和南极半岛之间的气候态低气压系统,是南极气候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阿蒙森低压显著增强,对南极天气和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导致了阿蒙森-别林斯高晋海的海冰减少、南极半岛的大幅升温等。因此,提高阿蒙森低压的可预报性,了解控制阿蒙森低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变化机制,对南极天气和气候的预报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我实验室极地海洋与气候变化创新团队评估了欧洲中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20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