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实验室创新团队在欧亚积雪与东亚季风的研究中取得创新性成果在东亚地区,较强的冬季风常常伴随着较弱的夏季风降水,反之亦然。东亚冬季风和随后的东亚夏季风之间的这种联系,对提高夏季风的季节预报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过去的研究常常强调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异常在东亚冬夏季风关系中的重要性,认为海温的变异是东亚冬、夏季风存在联系的主要原因。我实验室海洋-陆地-大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效应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杨崧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与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多源观测资料和使用先进的地球系统模式进行一系列敏感性数值试验,2020.12.09
-
-
我实验室海洋信息感知与融合团队在海洋特殊信息感知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海洋中蕴含着异常丰富的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感测与分析,有助于我们揭开海洋神秘的面纱,了解海洋生态环境、洋流、气候与海洋地质等等的变化。受限于现有探测技术,人们所能感知的海洋信息屈指可数。目前,典型的海洋信息感测设备有温度,盐度与深度传感器,它们主要用于获取海洋水体在观测点位的温度、盐类的质量分数以及深度等信息。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海洋存在着某些异于普通海水的特殊信息,例如,海底活火山口附近往往富含硫元素,受工业污染的海水有较高的重金属元2020.12.08
-
-
海洋信息感知与融合创新团队完成水下生境周视摄像机千岛湖艇载试验近期,由我实验室海洋信息感知与融合创新团队研制的水下生境周视摄像机“水睛”在杭州千岛湖完成了艇载湖上试验验证。 图1 “水睛”摄像机千岛湖湖上试验 目前基于摄像机的海洋生物原位观测技术已成为海洋生物学、生态学以及不同时空尺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水下摄像机由于受分辨率及成像距离限制,仅能实现小范围、近距离观测,无法实现大范围的探测。针对这一情况,我实验室海洋信息感知与融合创新团队研制了水下高2020.12.07
-
-
我实验室创新团队揭示热带西北太平洋高频大气变化对季节平均海温异常的升尺度反馈作用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异常是影响东亚气候年际变异的一个重要因子。因此,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的形成一直是研究人员较为关心的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季节平均海温和季节平均风场异常之间的关系。鉴于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存在显著的季节内振荡和天气尺度活动,季节平均海温异常的形成是否受到这些高频大气活动的影响,目前学界研究较少。 我实验室海洋-陆地-大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效应创新团队通过将表面潜热通量分解为与低频(气候平均和年际异常)和高频(季节内和2020.11.26
-
-
我实验室创新团队揭示ENSO与全球流域尺度降水和洪水关系洪水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分布广泛且破坏力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气候年际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其对水资源和洪水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提高对洪水形成机制、空间分布,以及时空变异和变化的认识是水文气象学和水文气候学研究和应用面临的重要任务。但由于水文观测站点资料的缺乏,导致全球洪水时空分布的详细研究仍存在不足。水文模型是用于模拟、监测和预测洪水的有效工具,基于水文模型的全球洪水预报系统可以为洪水灾害应急和风险管理预报提供2020.11.26
-
-
实验室创新团队分析研究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底泥氨氧化古菌和细菌在不同养殖阶段的群落多样性硝化作用是氮循环的一个关键过程,氨单加氧酶(AMO)是氨氧化过程的关键酶之一,在土壤、湖泊、湿地、河口等多种生态系统中常利用amoA(编码AMO的A亚基)基因检测和鉴定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AOA和AOB群落,对对虾的养殖池塘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虾养殖池塘生态系统(SCPE)作为一种独特的人为水生生态系统,其主要的养分输入是饲料,但后补的饲料输入池塘可能会导致氮在底泥中积累,引起一些虾类病害,危害水产养殖系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研究主要集2020.11.23
-
-
海洋生命过程与生物资源利用创新团队在深海热液微生物硫还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深海黑暗、高压和剧烈的环境梯度变化,对生活在其中的生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而作为地球上最独特的生态系统之一,深海热液喷口为深海生命的生存提供了独特的栖息地。生活于此的化能自养微生物主要依靠氧化从海底喷出的H2S、H2等还原性无机物来获取能量、固定CO2、合成有机物。它们作为关键的初级生产者构成了热液生态系统食物链(黑暗食物链)的基础。因此,化能自养微生物在热液区的物质能量转化、元素生物化学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的形成与维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硫单胞菌2020.11.19
-
-
海洋-陆地-大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效应创新团队自主研发模型核算全球自然湿地甲烷排放甲烷(CH4)是全球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而自然湿地是大气CH4的最大自然排放源。精准定量全球自然湿地CH4排放是当前“全球碳项目”(Global Carbon Project)研究的核心之一。然而,由于对排放过程的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全球范围的自然湿地CH4排放定量核算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而基于过程的模型由于对气候、环境等效应综合考虑,被认为是当前估算自然湿地甲烷排放的最佳手段之一。 海洋-陆地-大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效应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了自然湿地甲烷排放模型CH4MODwetland,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