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南海海域中除了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之外,还遗留大量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研究我国古代先民在这片水域活动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也见证了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往来与联系。本团队是一个典型跨学科、跨部门、跨国境的研究团队,充分发挥遥感、磁学、声呐、海洋地质、海工装备、考古学等多学科、专业交叉优势,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考古创新研究团队。团队搭建多学科多技术的古沉船考古勘测平台,以古沉船的搜寻为契机,开展若干文理交叉的研究,如:水下沉船、各类文物的打捞工作方法与保护机理,以及出水文物历史轨迹的再现。
研究内容
海洋考古创新团队,将高效集约配置资源,对南海区域内岛礁以及古代沉船等文化遗产进行综合研究:包括勘测、考古、保护与展示。其研究内容是直接面向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应对水下文化遗产战略等国家重大的科学问题,也同时符合当今世界考古学重点开展海洋考古的发展方向。具体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古代沉船勘测与打捞、水下文化遗产与出水文物保护、以及岛屿考古学调查与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最终以确保我国在南海海洋考古中的国际领先地位,具有深远的学术与政治意义。
研究目标
1.利用多种勘测技术以及多学科文理交融的方法,探讨沉船可能移动路径和埋藏地点,以进一步确定沉船的掩埋范围,建立复杂海洋泥沙埋藏环境下古沉船勘测技术路线与方法体系;
2.基于海洋考古的科研成果,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以及南海区域内主权维护提供支撑资料;
3.成为国家教育部或者文物局的科研与教学基地,为国家提供海洋考古与出水文物保护研究型人才。
团队组建情况
团队实行双首席制,现拥有核心成员9名、骨干成员11名组成。团队由中山大学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科学声学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不同领域的技术专家组成,致力于海洋文化遗产的勘测、考古、保护与展示研究。团队首席及核心成员简介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