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7日上午,珠港澳海洋风险监测预警研究中心(筹)(以下简称预警研究中心)第二批产品研讨会在海琴四号D837召开。会议由实验室副主任王辉研究员主持。实验室主任陈大可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应急部主任李云研究员、珠海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吴坚、市气象局天气预报科科长郑浩阳、市生态环境局三级主任科员张敬涛、市水务局防御科科长杨劲晖等,以及实验室前沿中心、公共平台、创新团队和预警研究中心共近30人参加了研讨会。
王辉副主任首先介绍了参会人员及会议背景,随后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大湾区精细化海啸预警系统、大湾区海上搜救预警平台、大湾区海洋数字孪生系统、大湾区洪水预警系统、大湾区风暴潮智能预警系统、短临预报系统等多种预警报产品,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市水务局杨劲晖科长介绍了市水务局在水利工程、城市内涝、供水保障安全三方面的工作,希望在洪水预报模型及内涝方面继续加强合作。市应急管理局吴坚副主任表示,珠海市三防指挥部设在市应急管理局,同气象局一起承担海洋气象灾害防范职责,会后将研讨相关材料,将各系统用好。市气象局郑浩阳科长表示,一是目前预报产品很多,但如何更好的使用这些产品仍是一线业务人员的一大困扰;二是缺乏气象海洋水文交叉应用;三是希望应用新技术提高预警报能力,基础数据能够共享。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很重视赤潮相关方面的工作,希望实验室能够尽快研发赤潮预警系统,建议实验室与市涉海单位加强沟通。
最后,陈大可院士对参会人员到来表示感谢,他指出,(一)加强协同发展,开放共享、加强集成、避免重复。(二)注重原始创新,在传统模式上有所突破,在人工智能上要做算法,考虑在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做到高效预报。(三)对接地方需求,预报要做到市、区级尺度水平,打造拳头产品,精准对接各局需求。(四)形成示范效应,预警研究中心需要提供高时效、高精度的多灾种、复合型灾害链的预警报,可以逐步提高。各系统要做到用户友好,争取在国际层面具有影响力。
通过此次研讨会,加强了内、外部沟通,对扎实推进预警研究中心(筹)建设,谋划海洋数值预报系统建设,打造大湾区海洋数字孪生体系,服务大湾区抵御海洋灾害风险能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