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门户
返回首页
网站地图
  •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发展历程 管理模式 组织架构 现任领导 联系我们
  • 人才队伍
    海洋科学基础理论 海洋安全保障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 资讯速递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之声 科普专栏
  • 科学研究
    研究进展 科研公告 学术活动 学术期刊(OLAR)
  • 党群园地
    党建工作 群团风采
  • 创新团队
    海洋科学基础理论 海洋安全保障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 前沿中心
    极地海洋组 模式开发组 海洋微生物组 海洋碳化学组 人工智能海洋学组 中小尺度海气过程组 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组
  • 公共平台
    船舶运行管理中心 海洋遥感信息中心 海洋数据中心 海洋生物资源库 海洋元素与同位素平台 万山海上测试场 南海四基观测系统 海洋工程技术试验平台
  • 人才工作
    菁才招聘/博士后招聘 研究生培养 人事公告
  • 社会服务
  • 仪器共享平台
  • 海洋数据中心
  • 海洋生物资源库
  • 海洋遥感大数据信息
    服务与决策中心
  • oa办公系统
  • 公务邮箱
  •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 自主立项管理系统
  •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 快速采购平台
  • 采购竞价网
  • 试剂耗材采购平台
  • 网站后台管理入口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发展历程 管理模式 组织架构 现任领导 联系我们
人才队伍
海洋科学基础理论 海洋安全保障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资讯速递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之声 科普专栏
科学研究
研究进展 科研公告 学术活动 学术期刊(OLAR)
党群园地
党建工作 群团风采
创新团队
海洋科学基础理论 海洋安全保障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前沿中心
极地海洋组 模式开发组 海洋微生物组 海洋碳化学组 人工智能海洋学组 中小尺度海气过程组 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组
公共平台
船舶运行管理中心 海洋遥感信息中心 海洋数据中心 海洋生物资源库 海洋元素与同位素平台 万山海上测试场 南海四基观测系统 海洋工程技术试验平台
人才工作
菁才招聘/博士后招聘 研究生培养 人事公告
科学研究
  • 研究进展
  • 科研公告
  • 学术活动
  • 学术期刊(OLAR)
研究进展
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进展
海洋生命过程与生物资源利用创新团队利用镤231、钍230分布特征与调整机理研究在重建太平洋经向环流应用上取得重要突破
来源:南方海洋实验室
2021.01.28
1298
分享到:

大洋经向环流在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调控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大洋经向环流,有助于厘清海洋在地球气候转型期所扮演的角色。过去数十年里,科学家开发出诸多的化学示踪剂对大洋经向环流的形态进行还原,但其中仅有沉积物的231Pa/230Th比值被认为能够对经向环流的强度提供有效约束。尽管基于沉积物中的231Pa/230Th比值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太平洋的深海环流、海底地质以及其表层的生态系统结构过于复杂,其231Pa/230Th比值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因此,231Pa/230Th比值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于大西洋而非太平洋(图1)。

图1 太平洋水柱中的实测230Th、231Pa活度和模型预测

我实验室海洋生命过程与生物资源利用创新团队基于系统的数据分析并结合二维清除模型的应用,首次深度探讨了太平洋的231Pa、230Th分布特征与调整机理,明确了太平洋经向环流是其231Pa、230Th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图2)。该研究在早期(上世纪80年代)一系列太平洋沉积物中231Pa/230Th比值分布的研究之后,基于30多年来业界的理论和数据的积累,重新回到这个话题并深入讨论了应用太平洋沉积物中231Pa/230Th比值重建太平洋经向环流的可能。该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创新和应用价值,为后续相关突破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图2 基于模型预测的太平洋溶解态(a),颗粒态(b)和沉积物(c)中的231Pa/230Th二维分布

研究成果于2021年1月在Elsevier旗下地学一区权威期刊(NI)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影响因子:4.823,2021年中国科学院SCI一区Top)上发表,题目为“ The influence of deep water circul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231Pa and 230Th in the Pacific Ocean ”。创新团队核心成员罗一鸣教授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6031、41976192)、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E0114800)及南方海洋实验室创新团队建设科研经费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psl.2020.116674

附件下载

上一篇海洋-陆地-大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效应创新团队揭示了亚洲对流层冬季温度的年代际增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下一篇海洋生命过程与生物资源利用创新团队揭示斑马鱼发育过程肠道微生物生态演替调控机制
[ 返回列表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OLAR官方公众号
OLAR官方公众号
地址: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中山大学海滨红楼海琴四号
分享到
------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中山大学 珠海市人民政府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 珠海易网
Copyright © 202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珠海)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160455号-1 技术支持:易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