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门户
返回首页
网站地图
  •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发展历程 管理模式 组织架构 现任领导 联系我们
  • 人才队伍
    海洋科学基础理论 海洋安全保障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 资讯速递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之声 科普专栏
  • 科学研究
    研究进展 科研公告 学术活动 学术期刊(OLAR)
  • 党群园地
    党建工作 群团风采
  • 创新团队
    海洋科学基础理论 海洋安全保障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 前沿中心
    极地海洋组 模式开发组 海洋微生物组 海洋碳化学组 人工智能海洋学组 中小尺度海气过程组 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组
  • 公共平台
    船舶运行管理中心 海洋遥感信息中心 海洋数据中心 海洋生物资源库 海洋元素与同位素平台 万山海上测试场 南海四基观测系统 海洋工程技术试验平台
  • 人才工作
    菁才招聘/博士后招聘 研究生培养 人事公告
  • 社会服务
  • 仪器共享平台
  • 海洋数据中心
  • 海洋生物资源库
  • 海洋遥感大数据信息
    服务与决策中心
  • oa办公系统
  • 公务邮箱
  •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 自主立项管理系统
  •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 快速采购平台
  • 采购竞价网
  • 试剂耗材采购平台
  • 网站后台管理入口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发展历程 管理模式 组织架构 现任领导 联系我们
人才队伍
海洋科学基础理论 海洋安全保障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资讯速递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之声 科普专栏
科学研究
研究进展 科研公告 学术活动 学术期刊(OLAR)
党群园地
党建工作 群团风采
创新团队
海洋科学基础理论 海洋安全保障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前沿中心
极地海洋组 模式开发组 海洋微生物组 海洋碳化学组 人工智能海洋学组 中小尺度海气过程组 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组
公共平台
船舶运行管理中心 海洋遥感信息中心 海洋数据中心 海洋生物资源库 海洋元素与同位素平台 万山海上测试场 南海四基观测系统 海洋工程技术试验平台
人才工作
菁才招聘/博士后招聘 研究生培养 人事公告
资讯速递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媒体之声
  • 科普专栏
新闻动态
首页  >  资讯速递  >  新闻动态
【世界海洋日】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与人类食物供应前景
来源:
2021.06.03
1221
分享到:

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导致全球粮食需求量持续上升,而粮食供应量能否满足需求量的增长,是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陆基(land-based)食物一直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但土地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通过对人口、收入和食物选择偏好进行预测,2050年全球人类对肉类食品的需求量或将超过5亿吨。地球约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洋食物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具有丰富的微量营养元素和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然而,当前全球仅有17%食用肉类源于海洋,在陆基粮食产量增长受到很大限制的情况下,海洋显然具有为人类提供更多食物的空间和巨大潜力。

实际上,海洋渔业已经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热带沿海地区,海洋渔业是粮食安全、国民生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球约有13亿人口生活在热带沿海地区,约50%的年海洋鱼类捕获量(价值约960亿美元)来源于热带海洋渔业(2007-2016年间数据)。其中,太平洋岛国居民的食物中50-90%动物蛋白来源于海洋鱼类,西非约50%,东南亚约37%。发表于Nature的研究成果显示[1],通过考察全球海洋食品主要生产单元——海洋捕捞、有鳍鱼类养殖和双壳贝类养殖来评估海洋食品的“可持续供应曲线”,预测2050年全球海洋食品产量或将增加2100-4400万吨,相较于当前海洋食物产量增幅的36-74%,占本世纪中期全球98亿人口所需肉类增量的12-25%,将对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做出重大贡献。图1. 海水鱼类养殖:(a)普通网箱养殖;(b)深海网箱养殖;作者拍摄。

图1. 海水鱼类养殖:(a)普通网箱养殖;(b)深海网箱养殖;作者拍摄。

然而,全球气候变化如海洋暖化、海平面上升、缺氧、酸化和营养物浓度变化,以及过度捕捞、栖息地丧失、污染、沉积作用和物种入侵等,正在导致全球特别是热带海洋渔业资源的持续衰竭,给人类社会特别是热带地区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发表于Nature reviews的研究表明[2],当前热带表层海水温度相比1980年上升了约0.75℃,到2100年或将再上升2.9±0.6℃,而净初级生产力则将下降7-16%。同时,气候变化给热带海域生态系统安全也造成了巨大影响,栖息地生态系统的恶化或丧失导致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分布、丰度、繁殖能力均呈下降趋势,本世纪末热带地区海洋动物总生物量相较于世纪初下降幅度或将高达23.2±9.5%。实际上,过去80年以来,38个热带海洋生态区的235种鱼类最大产量已经下降了4.1%。到2050年,某些热带海洋经济专属区的鱼类最大可捕获量下降幅度或将高达40%。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本世纪中叶全球渔业国的海洋渔业收入下降幅度甚至将达到89%,相应的热带地区最高可预测收入平均将下降约33%。此外,气候变化还将导致热带和温带地区适合养殖的海水鱼品种下降10-40%。图2. 气候变化对海洋鱼类栖息地和沿海渔业捕捞的影响[2]

图2. 气候变化对海洋鱼类栖息地和沿海渔业捕捞的影响[2]

图3. 气候变化对海洋鱼类捕捞潜力和渔业经济的影响[2]图3. 气候变化对海洋鱼类捕捞潜力和渔业经济的影响[2]

海洋渔业特别是热带海洋渔业资源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粮食安全和消除贫困至关重要。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热带地区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脆弱性。

2021年6月8日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也是第十四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The Ocean: Life and Livelihoods”。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关心和保护海洋生物与生态,特别是通过改善捕捞管理、养殖政策改革、饲料技术创新等措施来提升海洋捕捞产量,推动生态友好型水产养殖业发展,显著提升未来海洋养殖鱼类的产出,是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缓解人类食物供应困境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 Costello C., Cao L., Gelcich S., et al. The future of food from the sea. Nature, 2020, 588: 95-10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616-y

[2] Lam V. W. Y., Allison E. H., Bell J. D. et al. Climate change, tropical fisheries and prospect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ature reviews – Earth & Environment, 2020, 1: 440-454.

https://doi.org/10.1038/s43017-020-0071-9



附件下载

上一篇真理无穷,愿献终生——探索2021年南海夏季风爆发
下一篇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学生参观学习我实验室科考设备
[ 返回列表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OLAR官方公众号
OLAR官方公众号
地址: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中山大学海滨红楼海琴四号
分享到
------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中山大学 珠海市人民政府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 珠海易网
Copyright © 202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珠海)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160455号-1 技术支持:易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