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苯二甲酸酯是最常用的工业添加剂之一,自1920年代以来一直在塑料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中用作增塑剂。近年来,邻苯二甲酸酯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引起广泛的关注。然而作为中国最发达地区之一的珠江三角洲,其邻近海域南海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情况少有报道。
近日,我实验室南海海岸带变化与物质迁移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香港城市大学化学系、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林群声讲座教授团队,随“中国海监203” 科考航次探究了南海近海海水和沉积物中的15种邻苯二甲酸酯的赋存水平和空间分布规律,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显示,DM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DEHP(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广泛存在于南海海水和沉积物中。研究区域,即表层海水、底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总浓度分别为68.8-1500 ng/L、46.0-7800 ng/L和 49.2-440 ng/g(干重)。DBP和DEHP为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在表层海水中分别占总浓度的44.7% 和24.0%,在底层海水中则分别占42.7% 和25.8%。在沉积物中,DiBP和DEHP则为主要污染物,分别占总浓度的61.3%和28.5%。研究区域不同采样点之间的邻苯二甲酸酯存在着空间分布差异。总体上,海水中西部海域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相对较高,而在沉积物中则东部较高。珠江河流输入以及大气沉降可能是南海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的主要来源。风险评估显示,南海海水和沉积物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对不同海洋敏感生物产生不同的风险,尤其是海水中的DBP和DEHP,其风险商数(HQ)在一些区域可能大于1,为主要的风险来源。
图1.南海近海海域邻苯二甲酸酯的分布 图2. 南海近海海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潜在生态风险(A、I 和 F 分别代表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 该研究成果在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中科院SCI一区,影响因子7.963)上发表,题目为“Phthalate esters in seawater and sediment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and ecological risks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研究生曹雅茹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林群声讲座教授和骨干成员张凯副研究员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