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实验室两则新闻入选广东省实验室建设2021年度“十大新闻”评选!
来源:
2022.01.22
1201
分享到:

近期,2021年度广东省实验室“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启动。我实验室新闻《我国首创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在广州开工建设》《南方海洋实验室2021年度圆满完成9个南海海洋科考航次》入围评选活动。

1 我国首创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在广州开工建设

2021年2月,南方海洋实验室与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四所船舶装置部签订智能型无人系统支持母船A架系统、定点取样系统合同订单。七〇四所为该母船配备了艏部大A架、CTD专用绞车、取样绞车等5套系统。7月20日,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在广州开工建造。该船拥有“i-ship(No,R1,M,I)”智能船级符号,有望成为全球首艘具有远程遥控和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将为我国开展海洋科考提供前所未有的利器。

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由中国舰船设计研究中心设计、黄埔文冲船厂建造,贯彻了“未来感”“无人系统保障”“绿色智能”三大设计理念。据了解,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所配备的重要设备国产化率高,其所携带的动力系统、推进系统、智能系统、调查作业支持系统等均为中国制造,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长88.5米,型宽14.0米,型深6.1米,设计吃水3.7米,设计排水量约2000吨,最大航速18节,经济航速为13节。该船拥有宽敞的甲板,可搭载数十台配置不同观测仪器的空、海、潜无人系统装备,在目标海区批量化布放,进行面向任务的自适应组网,实现对特定目标的立体动态观测,是南方海洋实验室智能快速机动海洋立体观测系统(IMOSOS)的水面支持平台。

智能母船的内部设计极具人性化,其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唐林涛副教授团队负责外观总体造型及主甲板以上空间的设计。该设计定位于一种具有未来感的、科幻世界中的“人工海洋生物”,其整体形象介于“人造物”与“海洋生物”之间,是一种神秘的、具有智能的全新“物种”。“有机形态”与“科技光辉”是该方案的整体性设计语言,这一包含了理念与意像的形式语言也被应用于外观细节详设与内部舱室的空间叙事上。整体设计方案从“理念”出发,经由“意像”建立了“设计语言”,最终实现了“全新人工海洋生物体”的赋形。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作为我国船舶产业创新设计的最新案例,其前瞻性与示范性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打造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是南方海洋实验室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实现“立足湾区、深耕南海、放眼全球”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南方海洋实验室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力量。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南方海洋实验室将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为目标,持续推出标志性研究成果,攻坚克难,为海洋强国努力奋斗。

2南方海洋实验室2021年度圆满完成9个南海海洋科考航次

2021年,南方海洋实验室共组织执行了“海洋生物调查及深潜综合航次”“南海北部西边界流科学调查航次““珠江口外海域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科考航次”“南海季风综合调查航次”“珠江网河节点水文水质调查航次”“人工鲸落调查航次”“珠江河口湾生态动力过程综合航次”“南海西部夏季综合航次”“南海中部综合科考航次”9个航次,均顺利结束,完成预设科研任务。

“海洋生物调查及深潜综合航次”由深海生命与生态过程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殷克东教授担任首席,本航次顺利完成深潜作业任务,首次完成了“人工鲸落”及相关仪器设备的布放,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深海生物及地质样品。此外,海洋工程材料与腐蚀控制创新团队成功布放深海极端环境工程材料腐蚀试验平台。

“南海北部西边界流科学调查航次“由深海远洋多尺度动力过程创新团队张传正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本航次在若干站位的断面上成功布放并回收多参数水下滑翔无人机;在每个站位下放CTD,获取全水深水文数据;布放20个GPS探空气球;成功在多个站位维护再布放沉积物捕获器潜标。

“珠江口外海域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科考航次”由环南海地质过程与灾害响应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李志刚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航次围绕三大创新团队的科学任务目标取得了多项数据成果。

“南海季风综合调查航次”由海洋—陆地—大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效应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中山大学于卫东教授和厦门大学王海黎教授担任联合首席,围绕季风爆发期间的大气-海洋-陆地相互作用过程开展了多学科综合观测。“珠江网河节点水文水质调查航次”由创新团队科学家吴加学教授担任首席,本航次针对西江、北江在思贤滘分流-汇流这个独特的动力体系,分别对滘的典型水动力结构与过程等进行同步监测,获取水文水质的多要素资料。

“人工鲸落调查航次”由深海生命与生态过程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谢伟副教授担任首席,执行了两次深潜作业任务,对今年3月用于模拟“鲸落”而投放深海的整体牛肉进行了中期观测取样,取得了大量深海样品与视频资料。

“珠江河口湾生态动力过程综合航次”围绕核心任务“珠江河口湾环境生态基础要素时空分布”进行调查研究,聚焦“河口低氧与藻华爆发的物理与生地化耦合过程及其生态效应”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多学科领域的协同观测。

 “南海西部夏季综合航次”分为两个航段,深海远洋多尺度动力过程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王东晓教授担任第一航段共同首席科学家,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龚文平教授担任全程首席科学家。本航次通过在南海西部进行多站位、多学科综合观测,对南海西边界流、中尺度涡及其影响下的底部沉积物搬迁、海洋生物习性变化、水质变化等过程进行了研究。

“南海中部综合科考航次”由深海生命与生态过程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谢伟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围绕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的关键过程及驱动机制这一科学问题,开展了海山水文生态过程、海山结核结壳资源等的观测调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