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实验室深海远洋多尺度动力过程创新团队王东晓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面向南海海洋能源设施的海洋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广州顺利召开。主管部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处长(主持工作)王顺兵,推荐部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处长班武,中山大学副校长郑跃教授,实验室主任助理杨清华教授,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智教授,中山大学海洋科学院李春荣书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端义宏研究员,厦门大学段安民教授等领导专家参会。
参会嘉宾合影
依托单位代表郑跃副校长致欢迎词。他表示,学校将积极支持项目顺利推进,全力为项目的研究、管理、实施提供支撑,为大湾区海洋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处长(主持工作)王顺兵要求各承担单位要扎实做好项目全过程管理,力争产出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成果,项目初期要充分考虑潜在风险,建立科学的预案机制,加强课题间的协同联动,通过制度保障和资源共享,形成合力效应,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处长班武表示要高度重视任务书的各项要求,严格落实时间节点,确保项目高质量推进。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处长(主持工作)王顺兵致辞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处长班武致辞
随后,项目负责人王东晓教授汇报了项目总体情况,包括研究目标和增量、考核指标、实施路线方案和计划、经费预算和管理方案等。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王恩浩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舒业强研究员、中山大学苏焱副教授、中山大学宋贵霆教授、汕头大学连展副教授分别围绕课题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考核指标与进度计划、预期成果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汇报。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项目负责人王东晓教授
接下来,项目论证专家组就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审阅、质询和讨论,对项目实施方案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可行、进度安排合理、各项指标给予肯定,并对项目及课题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希望各课题的指标需有更明确的量化,并加强课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该项目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牵头,联合中山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汕头大学、大唐汕头新能源有限公司和深圳大舜激光技术有限公司9家单位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