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海洋生态环境与碳汇重点任务项目进展会暨ONCE珠海论坛第5期在我实验室顺利召开
来源:李娜、郭绍敬
2024.06.06
698
分享到:

2024年6月4日,海洋生态环境与碳汇重点任务之"全球-区域-近岸跨尺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碳循环数值模拟与评估"项目(简称“项目”)进展暨ONCE珠海论坛第5期在南方海洋实验室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项目负责人、南方海洋实验室模式开发组首席科学家朱学明副研究员主持,来自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课题承担单位的项目组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同时邀请了海洋负排放粤港澳创新研究中心的杨宇峰教授作为专家参会指导。




会议伊始,朱学明副研究员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及师生表示诚挚欢迎并介绍了本次会议主要目的。随后在ONCE珠海论坛的专家报告环节中,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赵俊教授分享了大湾区海洋环境遥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重点关注海洋遥感在大湾区海洋赤潮监测中的应用;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张海成副教授介绍了陆-海间横向碳迁移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评估;海洋科学学院肖灿博助理教授介绍了基于三维海洋环流模式的人工上升流/下降流参数化方案及其可行性与实际应用范例。三位专家报告与项目研究内容高度相关,项目组成员与专家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赵俊教授作学术报告

杨宇峰教授作现场提问




随后,项目组召开内部研讨会,骨干成员围绕各自承担的研究内容汇报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南方海洋实验室张守文副研究员介绍了基于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型在黑潮区域人为增碱导致的海洋负排放效应的数值模拟评估;上海交通大学廖恩惠副教授分享了全球尺度的海洋碳收支变化特征与机制的研究成果;中山大学刘长炜副研究员介绍了基于南北极科学考察航次期间走航观测的极区碳通量交换数据发现的南北极海域碳汇分布特征的研究成果。

项目组成员作汇报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马文涛研究员汇报了印尼海生源要素输送与海气二氧化碳通量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张苗茵和郑静静分别就南海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多尺度变化规律及其调控机制、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碳循环模型的构建及其对海洋碳收支变化的模拟效果做了详细介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冯洋研究员报告了台风对河口近岸海区碳通量影响评估的系列研究成果。报告期间,项目组成员之间就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最后,项目负责人朱学明副研究员对项目取得的阶段性进展、绩效指标完成情况、下一步研究计划等方面进行总结,并表示项目组将围绕海洋生态环境与碳汇重点任务,高质量完成项目预定目标,致力于产出一批创新性科研成果。此次会议的召开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并为推动整个重点任务的科研进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会人员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