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实验室海洋生态环境与碳汇任务项目进展暨边缘海沉积过程及底栖生物相关碳效应学术交流会顺利召开
来源:马文斌、魏鹏
2024.04.19
338
分享到:

2024年4月15日下午,我实验室海洋生态环境与碳汇任务(下称碳汇任务)“河口-湿地-海洋典型生态系统增汇减排新技术”项目(下称增汇减排项目)进展暨边缘海沉积过程及底栖生物相关碳效应学术交流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4号B226会议室召开。




会议邀请了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赫雷昂海岸系统研究所(Helmholtz-Centre Hereon)沉积物搬运与形态动力学部门(Department of Sediment Transport and Morphodynamics)主任张文彦研究员、Peter Arlinghaus博士后和Deborah Benkort博士后作特邀报告,并由增汇减排项目组成员对碳汇任务相关工作进展进行了介绍。任务承担单位实验室前沿研究中心碳化学组、深海远洋多尺度动力过程创新团队、海洋负排放粤港澳创新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多位师生出席会议。会议由深海远洋多尺度动力过程创新团队成员、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陈慧副教授主持。

张文彦研究员特邀报告环节




首先,张文彦研究员就人类活动(拖网)、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古今海岸线重建等主题作了系统性介绍,并与参会人员交流讨论。随后,增汇减排项目组成员马文斌、欧贺杰分别报告了碳汇任务子课题关于中建南海域和神狐海域碳埋藏及效应的研究进展。Peter Arlinghaus和Deborah Benkort两位博士后分别做了关于底栖生物对沿海地区形态影响与机器学习在海岸线研究的应用、近海风电场对鱼类影响的专题报告。

碳汇任务工作进展介绍环节




在讨论环节,中德方参会人员就人类活动对近海鱼类、底栖生物、海底形态的影响,海岸线研究机器学习应用,浅海及深海碳埋藏等海洋生态环境与碳汇主题开展了深入交流,从交叉学科角度对相关成果凝练及后续发展提出建议。最后,参会成员谈论了海洋碳埋藏方向前景、创新型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议题,一致认为今后应继续加强此类交流合作,以期取得丰硕成果。

交流讨论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