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
我实验室创新团队揭示了大湾区鲸类体内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的暴露及潜在脂质干扰作用
来源:南方海洋实验室
2022.09.16
692
分享到: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新型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 ECs)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正在增加。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海洋哺乳动物通常会积累高水平的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 PAEs)是目前全球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量最大的塑化剂。随着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PAEs已成为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由于其在环境介质中的高检出率和高含量,以及对人体的潜在高毒性,PAEs污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全球有关海洋哺乳动物中PAEs的暴露和风险研究仍十分有限。

我实验室南海海岸带变化与物质迁移创新团队首次对近20年来我国大湾区海域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体内12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Phthalate metabolites, mPAEs)的负荷、时空变化趋势和潜在内分泌干扰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种mPAEs均被检出,7种主要的mPAEs呈上升趋势(图1a),表明大湾区地区PAEs污染仍在加剧。部分mPAEs呈明显的空间梯度变化趋势,反映了大湾区PAEs污染的空间分布格局(图1b)。此外,该研究进一步构建了中华白海豚PPARA/G受体介导的体外报告基因检测系统,以评估mPAEs及其母体化合物对中华白海豚脂质稳态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与母体PAEs相比,其代谢物mPAEs呈现更高的脂质干扰毒性,且其毒性作用与污染物结构呈明显的构效关系(图2)。

图1 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肝脏中mPAEs (ng /g ww)的时空变化趋势

3.png

图2 PAEs和 mPAEs对中华白海豚PPARA (a)和PPARG (b)的转录激活

研究成果于2022年9月在环境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题目为:“Occurrences and potential lipid-disrupting effects of phthalate metabolites in humpback dolphin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吴加学教授和核心成员吴玉萍教授的联合培养博士生谢振辉、骨干成员张西阳副研究员和硕士生谢燕清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吴玉萍教授和张西阳副研究员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南方海洋实验室创新团队建设科研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22017332(阅读论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DOI: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2.129939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