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门户
返回首页
网站地图
  •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发展历程 管理模式 组织架构 现任领导 联系我们
  • 人才队伍
    海洋科学基础理论 海洋安全保障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 资讯速递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之声 科普专栏
  • 科学研究
    研究进展 科研公告 学术活动 学术期刊(OLAR)
  • 党群园地
    党建工作 群团风采
  • 创新团队
    海洋科学基础理论 海洋安全保障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 前沿中心
    极地海洋组 模式开发组 海洋微生物组 海洋碳化学组 人工智能海洋学组 中小尺度海气过程组 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组
  • 公共平台
    船舶运行管理中心 海洋遥感信息中心 海洋数据中心 海洋生物资源库 海洋元素与同位素平台 万山海上测试场 南海四基观测系统 海洋工程技术试验平台
  • 人才工作
    菁才招聘/博士后招聘 研究生培养 人事公告
  • 社会服务
  • 仪器共享平台
  • 海洋数据中心
  • 海洋生物资源库
  • 海洋遥感大数据信息
    服务与决策中心
  • oa办公系统
  • 公务邮箱
  •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 自主立项管理系统
  •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 快速采购平台
  • 采购竞价网
  • 试剂耗材采购平台
  • 网站后台管理入口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发展历程 管理模式 组织架构 现任领导 联系我们
人才队伍
海洋科学基础理论 海洋安全保障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资讯速递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之声 科普专栏
科学研究
研究进展 科研公告 学术活动 学术期刊(OLAR)
党群园地
党建工作 群团风采
创新团队
海洋科学基础理论 海洋安全保障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前沿中心
极地海洋组 模式开发组 海洋微生物组 海洋碳化学组 人工智能海洋学组 中小尺度海气过程组 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组
公共平台
船舶运行管理中心 海洋遥感信息中心 海洋数据中心 海洋生物资源库 海洋元素与同位素平台 万山海上测试场 南海四基观测系统 海洋工程技术试验平台
人才工作
菁才招聘/博士后招聘 研究生培养 人事公告
科学研究
  • 研究进展
  • 科研公告
  • 学术活动
  • 学术期刊(OLAR)
研究进展
首页  >  科学研究  >  研究进展
我实验室极地海洋与气候变化创新团队在北极东北航道通航能力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来源:南方海洋实验室
2022.09.21
1674
分享到:

北极东北航道是我国 “冰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海上通道,相比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航线距离更短,可为亚欧之间的国际海运节省大量经济和时间成本。海冰是影响船舶极地冰区航行的重要因素,其对船舶航行的安全、时效、成本等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北冰洋的商业航行主要集中在海冰冰情较轻的夏季,但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近40年来北极海冰不断消融,使得北极航道的通航潜力增强,通航季有望延长。

2021年1月,三艘Arc7冰级液态天然气(LNG)运输船在没有破冰船协助的情况下安全通过北极东北航道,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1月冰封的北冰洋实现商业通航。本次事件证明了在全球变暖、海冰不断消融的背景下,高冰级船舶在北极东北航道全年通航的可能性。中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计划在未来几年建造更多的Arc7冰级运输船用于北极东北航道的商业运输,以期早日实现北极东北航道的全年通航。但当前复杂多变的海冰冰情仍然使得北极东北航道的冬春季航行充满风险,因此探究未来北极东北航道冬季海冰变化及其对航行的影响,以及未来冬春季东北航道Arc7冰级船舶的通航能力,对于未来北极航道开发利用和商业航运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基于卫星观测和数据同化模型的海冰数据集,首次探讨了上述2021年1月三艘船舶航行期间的海冰冰情及其对航行的影响,并基于CMIP6模式数据分析了在未来(2021年至2050年)两种排放情景(SSP2-4.5和SSP5-8.5)下,冬春季(1月至6月)北极航道海冰变化趋势以及Arc7冰级船舶可通航性。

结果显示,与过去42年(1979年至2020年)相比,2021年1月三艘船舶航行期间海冰密集度无明显差异,但海冰厚度较低,且海冰厚度对船舶速度的影响大于海冰密集度。因此相比海冰密集度,海冰厚度可能对这三艘船舶成功通航东北航道的贡献更大。预测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分析的两个未来情景下,2021年至2050年,东北航道大部分海域的海冰厚度将在冬春季进一步下降,Arc7冰级船舶的通航能力将得到增强。预计到2050年,Arc7冰级船舶在海冰冰情严峻的冬春季(1月至6月)通过东北航道的概率达到近100%,可实现北极东北航道常态化全年通航。

000.jpg

图1. 2021年三艘Arc7冰级LNG运输船通过东北航道的航行轨迹


111.jpg

图2. SSP2-4.5情景下模式模拟的Arc7冰级船舶在北极东北航道的通航指数(通航指数>0表示该海域船舶可通行)

该研究结果将为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东北航道航运的战略规划提供重要支撑和参考。研究成果将于近日发表于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题为“Navigability of the Northern Sea Route for Arc7 ice-class vessels during winter and spring sea-ice conditions”。极地海洋与气候变化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惠凤鸣教授为文章通讯作者,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陈诗怡为文章第一作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程晓教授、骨干成员叶玉芳助理教授和李新情博士后为文章的合作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南方海洋实验室创新团队建设科研经费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27822000946(阅读论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附件下载

上一篇我实验室极地海洋与气候变化创新团队揭示南极内陆高原与沿岸地区降水差异
下一篇我实验室海洋-陆地-大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效应创新团队在湿地恢复与气候效应方面取得进展
[ 返回列表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OLAR官方公众号
OLAR官方公众号
地址: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中山大学海滨红楼海琴四号
分享到
------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中山大学 珠海市人民政府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 珠海易网
Copyright © 202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珠海)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160455号-1 技术支持:易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