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至4月2日,“第八届海峡两岸及港澳鲸类研究和保护研讨会”在我实验室海琴四号大楼召开。来自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政府管理部门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学生代表齐聚珠海,聚焦海洋珍稀濒危动物与环境保护领域热点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李彦亮会长,汕头大学副校长刘文华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丁研究员、王克雄研究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光教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李松海研究员,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张朝明局长,我实验室党委书记刘梅研究员,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春荣、副院长邹世春教授、副院长苏明教授,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秘书长陈芳等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我实验室南海海岸带变化与物质迁移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吴玉萍教授主持,刘梅书记、苏明副院长、张朝明局长、李彦亮会长致辞。
会中,刘梅书记向参会嘉宾介绍了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历程,近年来实验室与香港、澳门的大学合作共建,积极推动多个创新团队建设,在海洋分布式立体感知网络和海底原位观测融合网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实验室还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共同培养海洋高端人才后备力量。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将为我国鲸类及其他海洋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增进海峡两岸及港澳相关科研人员的互动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海洋珍稀濒危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苏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和珍稀动物保育工作,从事中华白海豚的保护研究已达20余年。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个体辨别数据库、搁浅中华白海豚信息数据库、遗传资源库与样本库、世界上首个中华白海豚皮肤成纤维细胞系、遗传资源库等,为广东省及珠海市相关政府部门设立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制定相关鲸类动物保护政策,以及港珠澳大桥等大型海洋工程建设中鲸类动物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实现大湾区海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张朝明局长在致辞中介绍,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水域。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近年来在白海豚资源和分布调查、白海豚物种保护、珠江口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开展了一系列中华白海豚保护专项活动,希望通过大会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同仁对于鲸类的关注,助力鲸类研究和保护事业。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李彦亮会长在致辞中介绍,海峡两岸及港澳鲸类研究和保护研讨会的主题从最初单纯的鲸类保护已扩展至海洋濒危物种的保护,以及从生态系统视角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等相关主题。李彦亮会长指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致力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多年来通过广泛宣传,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拯救珍贵濒危水生野生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树立全民物种保护意识。希望广大公众和朋友们积极参与到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来,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濒危动物做出贡献。
会议为期3天,共有6个特邀报告,46个口头报告及多份墙报,从种群生态、栖息地保护、方法论研究等方面交流了近两年来鲸类等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分享了保护和管理工作中的先进经验。
据悉,“海峡两岸及港澳鲸类研究和保护研讨会”自2005年首次在台北举办,每两年举办一次(双年会),迄今已是第八届。本届会议由中山大学主办,我实验室、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承办,并得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的指导,以及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会议为海洋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交流平台,加强了海峡两岸及港澳鲸类研究和保护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鲸类研究和保护事业的发展。
吴玉萍教授主持会议
实验室刘梅书记致辞
苏明副院长致辞
张朝明局长致辞
李彦亮会长致辞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作《多维度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丁研究员作《长江江豚保护研究进展与展望》特邀报告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南京师范大学杨光教授作《次生性水生适应机制及evo-devo的应用》特邀报告
我实验室南海海岸带变化与物质迁移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吴玉萍教授作《海洋环境污染对鲸类的生态健康效应》特邀报告
汕头大学副校长刘文华教授作《基于连通性的近海渔业生态系统研究》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李松海研究作《中国水域抹香鲸的宜居地》特邀报告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