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海洋考古勘测技术体系研发专题报道
来源:牟伟
2022.12.23
1177
分享到:

海洋文化遗产是中国悠久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海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搭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考古遗产学术交流平台,汇聚国内外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我实验室海洋考古创新团队于2022年12月17日在珠海中山大学校区海琴4号楼举办2022“新时代海洋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会议主旨为“新时代海洋考古遗产研究与保护利用”,当天分为“实验室自主科研项目”、“海洋考古勘测技术体系研发”、“海洋考古遗产科技保护与文化遗产研究”三个专题开展研讨。会议得到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及海洋考古等领域专业同仁的大力支持,会议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逾百名专家学者共商新时代海洋考古遗产保护利用。

在“海洋考古勘测技术体系研发”专题报告中,根据海洋考古勘测技术的学术方向,特邀请南海调查技术中心、南方海洋实验室智能无人装备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董超研究员、南海调查技术中心欧阳永忠教授、浙江溪流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奚民伟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王文明副教授、磐索地勘科技(广州)有限公司陈奇教授、武汉科技大学王文武副教授6位专家作报告,会议由南方海洋实验室海洋考古创新团队牟伟高级工程师主持。

1.png

“勘测技术体系研发”专题报告-线上专家

董超研究员报告题目为《海洋智能快速机动组网观测技术》,从海洋观测技术的发展历程、海洋智能无人系统及其组网观测技术现状,系统应用于多种监测场景的实施情况,以及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对海洋观测技术进行回顾、梳理和展望,总结分析无人智能平台的发展特点和不足。

2.png

董超研究员作报告

欧阳永忠教授报告题目为《无人机航磁测量技术在近岸海底管线探测中的应用研究与试验》,从无人机航磁测量技术的技术背景、试验方案与实施情况、航磁技术的数据处理等多方面,深入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状况,总结分析该技术勘测海底磁性目标的可行性,以及影响作用质量需重点关注的多个因素和后续工作与展望。

3.png

欧阳永忠教授作报告

奚民伟高级工程师报告题目为《水下管线目标探测方法与比较》,介绍了海底管线的分类、海底管线损坏的六类情况,以及侧扫声纳、多波束声纳、合成孔径声纳、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等多种设备对海底管线勘测的优劣,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对比,总结海洋探测手段选择原则:“毋需寻找最好,而是寻找最合适”。

4.png

奚民伟高级工程师作报告

王文明副教授报告题目为《数字孪生技术发展现状及在海洋考古中的应用思考》,综述了数字孪生技术的现状,明晰了数字孪生在海洋考古、文物遗存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并以三星堆考古利用三维扫描及数字孪生技术为例,介绍考古现场精准、高效地采集数据并实现实景化存档情况,提出数字孪生技术在海洋考古应用的思考。

5.png

王文明副教授作报告

陈奇教授报告题目为《海洋地勘技术在水下考古的应用探讨》,介绍多种海洋取样设备可用于海洋海底样本取样,生动形象的比喻采集各类样品的工作原理,分析获取海洋勘测所需的地质、化学、影像等数据样品,从而判断相关遗迹的时空特征等信息,协助考古人员完成调查、发掘和打捞等工作。

6.png

陈奇教授作报告
王文武副教授报告题目为《基于深度学习的声呐图像目标检测》,介绍图像识别的工程应用情况,并对传统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图像处理技术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以及实施深度学习图像处理技术需要的保证条件等。

7.png

王文武副教授报告现场

此外,山东科技大学罗宇教授、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王磊教授、中山大学苗建明副教授、广州至远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陈畅江高级工程师、西湖大学宋长会副研究员、珠海蓝衡科技有限公司戴戈研究员、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唐力高级工程师等相关领域专家以各种形式参与本次会议,为海洋考古勘测技术体系研发建言献策。

目前,我国海洋考古勘测技术手段单一,针对复杂海底沉积环境的多种勘测技术综合应用、人工智能装备与勘测设备配合使用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迫切需要建立具有创新性、有效性和可复制性的海洋考古勘测技术整合与研发方法,突破海洋考古的技术瓶颈。通过本次与会专家的主题报告和技术交流,丰富了海洋考古勘测技术手段,促进海洋考古勘测技术体系的建设,扩展了海洋考古体系应用领域。本次研讨会还收到行业专家学者50多篇专业论文,将在会后组织专家审稿并正式出版,优秀论文将推荐到专业期刊发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