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中的脂类生物标志物因能够提供准确、稳定的古气信息,被认为是重要的“气候因子代用指标”。细菌膜脂化合物——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化合物(branched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 brGDGTs)是极具环境指示意义的一类分子化石,在陆地古环境重建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这些化合物在海洋沉积物中也普遍存在,最初被认为来自于陆地土壤,但近年来一些工作表明它们应该主要来自海洋环境下的细菌本地生产。不过,沉积物中的这些海洋自生brGDGTs的产出位置(沉积物、海水真光层、中层水、深层水?)仍不明确,这限制了brGDGTs在古海洋重建上的精准应用。本研究利用南方海洋实验室2020年深潜航次,在南海中央海盆海山的不同深度采集了表层沉积物,对比其中极性脂brGDGTs(IPL-brGDGTs,代表沉积物内的活体细菌生产,海洋自生)和核心脂brGDGTs(CL-brGDGTs,代表沉积时间段内的累积生产和输入,来源待定)与陆地来源的brGDGTs的成分特点,证明海盆沉积物brGDGTs主要为海洋自生的产物,陆地输入的贡献微弱。随后,分析两种brGDGTs指标在不同水深的变化规律,推断brGDGTs的主要产出水层为海洋中层水,特别是约300~700米左右的中层水(图1和图2)。因此,海洋沉积物中brGDGTs也许主要反映的为中层水上部的环境及气候信息,这一发现有望推进该类分子化石在古海洋环境重建方面的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应用。
上述成果发表于中科院大类二区top期刊《Chemical Geology》 (Mengyuan Wang*, Qin Zhou, Jiantao Cao, Guodong Jia. Upper intermediate layer-derived brGDGTs revealed from surface sediments along an elevation transect of a seamount. Chemical Geology, 121318),本研究是南方海洋实验室“深海生命与生态过程”创新团队项目研究的一部分,样品采集由南方海洋实验室深潜航次支持,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王梦媛副教授是团队成员,参与了载人深潜航次,合作作者还包括创新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贾国东教授,同济大学曹建涛副研究员、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2020级硕士生周琴。本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项目经费支持。
图1 南海中南海山brGDGT-#Ringstetra指标反映的水层信息
图2 南海中南海山brGDGT-MBT’5ME指标反映的水层信息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925412300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