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岸带变化与物质迁移创新团队2020年完成夏季珠江口EHA生态动力过程与生态效应航次
来源:南方海洋实验室
2020.09.02
2288
分享到:
近日,我实验室南海海岸带变化与物质迁移创新团队顺利完成2020年夏季“珠江口EHA生态动力过程与生态效应”综合航次。该航次由我实验室与中山大学合作完成,我实验室创新团队提供经费支持。团队骨干成员、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崔永生博士担任航次首席科学家,团队助理工程师李超以及来自中山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暨南大学、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24名师生参加了该航次。
该综合航次在珠江河口湾和近岸海域内开展多学科联合观测,共计完成了65个大断面站、2个时长50小时的连续观测站和1个潜标观测站的海上科考任务。航次首次在珠江口低氧区布放了自研座底四脚架观测系统(图2),该系统搭载了3台LISST-200X、1台LISST-HOLO2、3台ADV、1台HR-ADP、1台Signature 1000kHz、2台RBR-CTD、1台RBR-Wave、1台3D-SONAR微地貌仪、1台沉积物捕获器等14台仪器设备,获得了高质量的珠江口低氧区底边界层水文泥沙数据。同时该航次还获取了丰富的水体营养盐、新兴污染物与传统污染物、浮游植物与微生物、海底底栖生物、表层沉积物等数据与样品,这将为团队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河口低氧与藻华爆发的物理与生地化耦合过程及其生态效应”多学科交叉研究、揭示粤港澳大湾区海域重大环境生态灾害机理、进一步为大湾区环境生态综合治理以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图1 南海海岸带变化与物质迁移团队2020年夏季“珠江口EHA生态动力过程与生态效应”航次科考人员合影
图2 本航次在珠江河口湾低氧区核心布放自研的座底四角架观测系统和沉积物捕获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