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门户
返回首页
网站地图
  •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发展历程 管理模式 组织架构 现任领导 联系我们
  • 人才队伍
    海洋科学基础理论 海洋安全保障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 资讯速递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之声 科普专栏
  • 科学研究
    研究进展 科研公告 学术活动 学术期刊(OLAR)
  • 党群园地
    党建工作 群团风采
  • 创新团队
    海洋科学基础理论 海洋安全保障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 前沿中心
    极地海洋组 模式开发组 海洋微生物组 海洋碳化学组 人工智能海洋学组 中小尺度海气过程组 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组
  • 公共平台
    船舶运行管理中心 海洋遥感信息中心 海洋数据中心 海洋生物资源库 海洋元素与同位素平台 万山海上测试场 南海四基观测系统 海洋工程技术试验平台
  • 人才工作
    菁才招聘/博士后招聘 研究生培养 人事公告
  • 社会服务
  • 仪器共享平台
  • 海洋数据中心
  • 海洋生物资源库
  • 海洋遥感大数据信息
    服务与决策中心
  • oa办公系统
  • 公务邮箱
  •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 自主立项管理系统
  •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 快速采购平台
  • 采购竞价网
  • 试剂耗材采购平台
  • 网站后台管理入口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发展历程 管理模式 组织架构 现任领导 联系我们
人才队伍
海洋科学基础理论 海洋安全保障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资讯速递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媒体之声 科普专栏
科学研究
研究进展 科研公告 学术活动 学术期刊(OLAR)
党群园地
党建工作 群团风采
创新团队
海洋科学基础理论 海洋安全保障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前沿中心
极地海洋组 模式开发组 海洋微生物组 海洋碳化学组 人工智能海洋学组 中小尺度海气过程组 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组
公共平台
船舶运行管理中心 海洋遥感信息中心 海洋数据中心 海洋生物资源库 海洋元素与同位素平台 万山海上测试场 南海四基观测系统 海洋工程技术试验平台
人才工作
菁才招聘/博士后招聘 研究生培养 人事公告
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
首页  >  人才队伍
姜海波
姜海波
职称:教授
单位:宁波大学
邮箱:david.jiang@126.com
创新团队:深海生命与生态过程
职位:核心成员
教育经历
1. 2005年9月 – 2009年7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
2. 2002年9月 – 2005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
3. 1998年9月 – 2002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1. 2020年7月至今,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博导,学术领军人才。
2. 2018年1月至3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Atlantis”号科考船,大西洋科考与国际合作。
3. 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海洋与环境科学系,访问学者。
4. 2013年7月至10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生物系,合作研究。
5. 2012年2月至8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生物系,合作研究。
6. 2009年9月至2020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951111):全球变暖减轻固氮蓝细菌在寡营养海域铁限制效应的机制及其生态效应,(2020/1-2022/12),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770033):“外膜孔蛋白在蓝细菌铁吸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2018/1-2021/12),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0171):“蓝细菌TonB-ExbB-ExbD依赖的铁吸收机制研究”(2015/1-2018/12),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100184):“蓝藻CO2浓缩过程中一个功能基因簇的鉴定与调控机制研究”(2012/1-2014/12),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0104):“陆生蓝藻发菜WSPA蛋白对胞外多糖结构稳定性的调控作用”(2017/1-2020/12),第二完成人。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170309):“蓝藻发菜光形态建成过程中MAAs的合成调控与功能研究”(2012/1-2015/12),第二完成人。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172087):“模块组合式纳米探针设计合成及其在除草剂靶标研究中的应用”(2011/1-2014/12),第三完成人。
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CCNU16KFY03):“水华演替过程中藻类与环境因子的互作及藻华防控技术”(2016/5 -2018/5),主持。
9. 中央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CCNU15A02022):“蓝细菌Fe-S簇的组装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2015/04-2017/12),主持。
10. 华中师范大学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蓝藻(蓝细菌)对铁的吸收、储存与利用机制”(2014/7-2015/6),主持。
研究成果
1. Jiang HB*, Lu XH, Deng B, Liu LM, Qiu BS. (2020) Adaptive mechanisms of the model photosynthetic organisms, cyanobacteria, to iron deficiency. Q. Wang (ed.), 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 Microbial Photosynthesis, 2020, 197-244.
2. Jiang HB, Fu FF, Rivero-Calle S, Levine N, Sañudo-Wilhelmy SA, Qu PP, Wang XW, Pinedo-Gonzalez P, Zhu Z, Hutchins DA*. (2018). Ocean warming alleviates iron limitation of marine nitrogen fixation. Nature Climate Change 8:709-712.
3. Qiu GW, Lou WJ, Sun CY, Yang N, Li ZK, Zang SS, Fu FX, Hutchins DA, Jiang HB*, Qiu BS*. (2018). Outer membrane iron uptake pathways in the model cyanobacterium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84(19): e01512-18.
4. Xu N, Qiu GW, Lou WJ, Li ZK, Jiang HB*, Price NM, Qiu BS. (2016). Identification of an iron permease, cFTR1, in cyanobacteria involved in the iron reduction/re-oxidation uptake pathway.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8(12): 5005–5017.
5. Jiang HB, Lou WJ, Ke WT, Song WY, Price NM, Qiu BS* (2015). New insights into iron acquisition by cyanobacteria: An essential role for ExbB-ExbD complex in inorganic iron uptake. The ISME Journal, 9:297-309.
6. Jiang HB, Song WY, Cheng HM, Qiu BS*. (2015). The hypothetical protein Ycf46 is involved in regulation of CO2 utilization in the cyanobacterium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Planta, 241:145–155.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OLAR官方公众号
OLAR官方公众号
地址: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中山大学海滨红楼海琴四号
分享到
------ 友情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中山大学 珠海市人民政府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 珠海易网
Copyright © 202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珠海)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160455号-1 技术支持:易网科技